利用Python对销售额进行预测-程序员宅基地

技术标签: python  java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c1b25ec770e87eab1082119c82da85cf.png

来源:DeepHub IMBA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预测的场景,比如预测品牌销售额,预测产品销量。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波使用 LSTM 进行端到端时间序列预测的完整代码和详细解释。

我们先来了解两个主题:

  • 什么是时间序列分析?

  • 什么是 LSTM?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表示基于时间顺序的一系列数据。它可以是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未来的数据将取决于它以前的值。

在现实世界的案例中,我们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时间序列分析:

  • 单变量时间序列

  • 多元时间序列

对于单变量时间序列数据,我们将使用单列进行预测。

0bbad567946e9851f3f1d9c5993693a3.png

正如我们所见,只有一列,因此即将到来的未来值将仅取决于它之前的值。

但是在多元时间序列数据的情况下,将有不同类型的特征值并且目标数据将依赖于这些特征。

66d6d3e4212c412cd28299c0455a13b5.png

正如在图片中看到的,在多元变量中将有多个列来对目标值进行预测。(上图中“count”为目标值)

在上面的数据中,count不仅取决于它以前的值,还取决于其他特征。因此,要预测即将到来的count值,我们必须考虑包括目标列在内的所有列来对目标值进行预测。

在执行多元时间序列分析时必须记住一件事,我们需要使用多个特征预测当前的目标,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

在训练时,如果我们使用 5 列 [feature1, feature2, feature3, feature4, target] 来训练模型,我们需要为即将到来的预测日提供 4 列 [feature1, feature2, feature3, feature4]。

LSTM

本文中不打算详细讨论LSTM。所以只提供一些简单的描述,如果你对LSTM没有太多的了解,可以参考我们以前发布的文章。

LSTM基本上是一个循环神经网络,能够处理长期依赖关系。

假设你在看一部电影。所以当电影中发生任何情况时,你都已经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并且可以理解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才会有新的情况发生。RNN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工作,它们记住过去的信息并使用它来处理当前的输入。RNN的问题是,由于渐变消失,它们不能记住长期依赖关系。因此为了避免长期依赖问题设计了lstm。

现在我们讨论了时间序列预测和LSTM理论部分。让我们开始编码。

让我们首先导入进行预测所需的库: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from tensorflow.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from tensorflow.keras.layers import LSTM
from tensorflow.keras.layers import Dense, Dropout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MinMaxScaler
from keras.wrappers.scikit_learn import KerasRegresso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GridSearchCV

加载数据,并检查输出:

df=pd.read_csv("train.csv",parse_dates=["Date"],index_col=[0])
df.head()

36b09876fd6facfb28b69589f857ea24.png

df.tail()

现在让我们花点时间看看数据:csv文件中包含了谷歌从2001-01-25到2021-09-29的股票数据,数据是按照天数频率的。

[如果您愿意,您可以将频率转换为“B”[工作日]或“D”,因为我们不会使用日期,我只是保持它的现状。]

这里我们试图预测“Open”列的未来值,因此“Open”是这里的目标列。

让我们看一下数据的形状:


df.shape
(5203,5)

现在让我们进行训练测试拆分。这里我们不能打乱数据,因为在时间序列中必须是顺序的。


test_split=round(len(df)*0.20)
df_for_training=df[:-1041]
df_for_testing=df[-1041:]
print(df_for_training.shape)
print(df_for_testing.shape)


(4162, 5)
(1041, 5)

可以注意到数据范围非常大,并且它们没有在相同的范围内缩放,因此为了避免预测错误,让我们先使用MinMaxScaler缩放数据。(也可以使用StandardScaler)


scaler = MinMaxScaler(feature_range=(0,1))
df_for_training_scaled = scaler.fit_transform(df_for_training)
df_for_testing_scaled=scaler.transform(df_for_testing)
df_for_training_scaled

8aac74b5d993a22f0a1b2ae8566eb068.png

将数据拆分为X和Y,这是最重要的部分,正确阅读每一个步骤。


def createXY(dataset,n_past):
  dataX = []
  dataY = []
  for i in range(n_past, len(dataset)):
          dataX.append(dataset[i - n_past:i, 0:dataset.shape[1]])
          dataY.append(dataset[i,0])
  return np.array(dataX),np.array(dataY)


trainX,trainY=createXY(df_for_training_scaled,30)
testX,testY=createXY(df_for_testing_scaled,30)

让我们看看上面的代码中做了什么:

N_past是我们在预测下一个目标值时将在过去查看的步骤数。

这里使用30,意味着将使用过去的30个值(包括目标列在内的所有特性)来预测第31个目标值。

因此,在trainX中我们会有所有的特征值,而在trainY中我们只有目标值。

让我们分解for循环的每一部分:

对于训练,dataset = df_for_training_scaled, n_past=30

当i= 30:

data_X.addend (df_for_training_scaled[i - n_past:i, 0:df_for_training.shape[1]])

从n_past开始的范围是30,所以第一次数据范围将是-[30 - 30,30,0:5] 相当于 [0:30,0:5]

因此在dataX列表中,df_for_training_scaled[0:30,0:5]数组将第一次出现。

现在, dataY.append(df_for_training_scaled[i,0])

i = 30,所以它将只取第30行开始的open(因为在预测中,我们只需要open列,所以列范围仅为0,表示open列)。

第一次在dataY列表中存储df_for_training_scaled[30,0]值。

所以包含5列的前30行存储在dataX中,只有open列的第31行存储在dataY中。然后我们将dataX和dataY列表转换为数组,它们以数组格式在LSTM中进行训练。

我们来看看形状。


print("trainX Shape-- ",trainX.shape)
print("trainY Shape-- ",trainY.shape)


(4132, 30, 5)
(4132,)


print("testX Shape-- ",testX.shape)
print("testY Shape-- ",testY.shape)


(1011, 30, 5)
(1011,)

4132 是 trainX 中可用的数组总数,每个数组共有 30 行和 5 列, 在每个数组的 trainY 中,我们都有下一个目标值来训练模型。

让我们看一下包含来自 trainX 的 (30,5) 数据的数组之一 和 trainX 数组的 trainY 值:


print("trainX[0]-- \n",trainX[0])
print("trainY[0]-- ",trainY[0])

74b856cc93d592aab5d0da22e46d365d.png

如果查看 trainX[1] 值,会发现到它与 trainX[0] 中的数据相同(第一列除外),因为我们将看到前 30 个来预测第 31 列,在第一次预测之后它会自动移动 到第 2 列并取下一个 30 值来预测下一个目标值。

让我们用一种简单的格式来解释这一切:


trainX — — →trainY


[0 : 30,0:5] → [30,0]


[1:31, 0:5] → [31,0]


[2:32,0:5] →[32,0]

像这样,每个数据都将保存在 trainX 和 trainY 中。

现在让我们训练模型,我使用 girdsearchCV 进行一些超参数调整以找到基础模型。


def build_model(optimizer):
  grid_model = Sequential()
  grid_model.add(LSTM(50,return_sequences=True,input_shape=(30,5)))
  grid_model.add(LSTM(50))
  grid_model.add(Dropout(0.2))
  grid_model.add(Dense(1))


grid_model.compile(loss = 'mse',optimizer = optimizer)
  return grid_modelgrid_model = KerasRegressor(build_fn=build_model,verbose=1,validation_data=(testX,testY))


parameters = {'batch_size' : [16,20],
            'epochs' : [8,10],
            'optimizer' : ['adam','Adadelta'] }


grid_search = GridSearchCV(estimator = grid_model,
                          param_grid = parameters,
                          cv = 2)

如果你想为你的模型做更多的超参数调整,也可以添加更多的层。但是如果数据集非常大建议增加 LSTM 模型中的时期和单位。

在第一个 LSTM 层中看到输入形状为 (30,5)。它来自 trainX 形状。

(trainX.shape[1],trainX.shape[2]) → (30,5)

现在让我们将模型拟合到 trainX 和 trainY 数据中。


grid_search = grid_search.fit(trainX,trainY)

由于进行了超参数搜索,所以这将需要一些时间来运行。

你可以看到损失会像这样减少:

a12cc1b6983fd402bddc1ee13d853df2.png

现在让我们检查模型的最佳参数。


grid_search.best_params_


{‘batch_size’: 20, ‘epochs’: 10, ‘optimizer’: ‘adam’}

将最佳模型保存在 my_model 变量中。


my_model=grid_search.best_estimator_.model

现在可以用测试数据集测试模型。

prediction=my_model.predict(testX)
print("prediction\n", prediction)
print("\nPrediction Shape-",prediction.shape)

9662d95e06d0b96b2ef9f25a914b5952.png

testY 和 prediction 的长度是一样的。现在可以将 testY 与预测进行比较。

但是我们一开始就对数据进行了缩放,所以首先我们必须做一些逆缩放过程。

scaler.inverse_transform(prediction)

报错了,这是因为在缩放数据时,我们每行有 5 列,现在我们只有 1 列是目标列。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形状来使用 inverse_transform:

prediction_copies_array = np.repeat(prediction,5, axis=-1)

5 列值是相似的,它只是将单个预测列复制了 4 次。所以现在我们有 5 列相同的值 。


prediction_copies_array.shape
(1011,5)

这样就可以使用 inverse_transform 函数。

pred=scaler.inverse_transform(np.reshape(prediction_copies_array,(len(prediction),5)))[:,0]

但是逆变换后的第一列是我们需要的,所以我们在最后使用了 → [:,0]。

现在将这个 pred 值与 testY 进行比较,但是 testY 也是按比例缩放的,也需要使用与上述相同的代码进行逆变换。

original_copies_array = np.repeat(testY,5, axis=-1)
original=scaler.inverse_transform(np.reshape(original_copies_array,(len(testY),5)))[:,0]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预测值和原始值:

print("Pred Values-- " ,pred)
print("\nOriginal Values-- " ,original)

174393989bee4fccc94482a1aed9a941.png

最后绘制一个图来对比我们的 pred 和原始数据。

plt.plot(original, color = 'red', label = 'Real Stock Price')
plt.plot(pred, color = 'blue', label = 'Predicted Stock Price')
plt.title('Stock Price Prediction')
plt.xlabel('Time')
plt.ylabel('Google Stock Price')
plt.legend()
plt.show()

16ac661a7b77b55c46d98f5f30766de1.png

看样子还不错,到目前为止,我们训练了模型并用测试值检查了该模型。现在让我们预测一些未来值。

从主 df 数据集中获取我们在开始时加载的最后 30 个值[为什么是 30?因为这是我们想要的过去值的数量,来预测第 31 个值]

df_30_days_past=df.iloc[-30:,:]
df_30_days_past.tail()

325cb8f9211a7976fa9c285c60e4f3ba.png

可以看到有包括目标列(“Open”)在内的所有列。现在让我们预测未来的 30 个值。

在多元时间序列预测中,需要通过使用不同的特征来预测单列,所以在进行预测时我们需要使用特征值(目标列除外)来进行即将到来的预测。

这里我们需要“High”、“Low”、“Close”、“Adj Close”列的即将到来的 30 个值来对“Open”列进行预测。

df_30_days_future=pd.read_csv("test.csv",parse_dates=["Date"],index_col=[0])
df_30_days_future

2acff1d6880c21de41df88632c17a11a.png

剔除“Open”列后,使用模型进行预测之前还需要做以下的操作:

缩放数据,因为删除了‘Open’列,在缩放它之前,添加一个所有值都为“0”的Open列。

缩放后,将未来数据中的“Open”列值替换为“nan”

现在附加 30 天旧值和 30 天新值(其中最后 30 个“打开”值是 nan)

df_30_days_future["Open"]=0
df_30_days_future=df_30_days_future[["Open","High","Low","Close","Adj Close"]]
old_scaled_array=scaler.transform(df_30_days_past)
new_scaled_array=scaler.transform(df_30_days_future)
new_scaled_df=pd.DataFrame(new_scaled_array)
new_scaled_df.iloc[:,0]=np.nan
full_df=pd.concat([pd.DataFrame(old_scaled_array),new_scaled_df]).reset_index().drop(["index"],axis=1)

full_df  形状是 (60,5),最后第一列有 30 个 nan 值。

要进行预测必须再次使用 for 循环,我们在拆分 trainX 和 trainY 中的数据时所做的。但是这次我们只有 X,没有 Y 值。


full_df_scaled_array=full_df.values
all_data=[]
time_step=30
for i in range(time_step,len(full_df_scaled_array)):
  data_x=[]
  data_x.append(
    full_df_scaled_array[i-time_step :i , 0:full_df_scaled_array.shape[1]])
  data_x=np.array(data_x)
  prediction=my_model.predict(data_x)
  all_data.append(prediction)
  full_df.iloc[i,0]=prediction

对于第一个预测,有之前的 30 个值,当 for 循环第一次运行时它会检查前 30 个值并预测第 31 个“Open”数据。

当第二个 for 循环将尝试运行时,它将跳过第一行并尝试获取下 30 个值 [1:31] 。这里会报错错误因为Open列最后一行是 “nan”,所以需要每次都用预测替换“nan”。

最后还需要对预测进行逆变换:

new_array=np.array(all_data)
new_array=new_array.reshape(-1,1)
prediction_copies_array = np.repeat(new_array,5, axis=-1)
y_pred_future_30_days = scaler.inverse_transform(np.reshape(prediction_copies_array,(len(new_array),5)))[:,0]
print(y_pred_future_30_days)

b1283cc754ba8ad89ce760bdf85dfd1e.png

这样一个完整的流程就已经跑通了。

96e7deae9015bacbda6d80af846e33f4.png

cea9a19befe0717a315bd499b5e4e01b.png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38754337/article/details/125195457

智能推荐

3dmax渲染有噪点的六大原因及解决方案_3dmax噪点多怎么解决-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261次。原因:环境阻光(AO)的设置不当,导致模型结构转变处产生过多的暗部阴影,从而使渲染图像呈现出颗粒感和模糊。原因:3dmax中的材质细分不够,影响渲染效果,导致图像出现颗粒感和噪点。原因:3dmax中的图像尺寸过低,导致渲染后的效果图呈现出颗粒感和噪点。原因:发光贴图和灯光缓存的设置不当,导致渲染图像出现颗粒感和噪点。原因:3dmax中的主光源灯光细分不够,导致渲染图像有颗粒感。原因:DMC采样的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渲染图像出现噪点。按照这些设置,通常可以避免图像出现噪点。,从而避免渲染后的模糊和噪点。_3dmax噪点多怎么解决

前端渲染CSR和SSR的结合使用分析_next同时使用ssr与csr-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1.2k次。我们都知道,以往的CSR(客户端浏览器渲染)多多少少会有一点点SEO问题,不只是SPA(单页面应用程序),只不过SPA的SEO问题比较严重,一般的前端项目有很多个页面,渲染的压力是分散的,所以页面渲染速度很快,基本够爬虫抓到很多内容,但SPA只有一个页面。而我们的SSR(服务器渲染)可以弥补像SPA项目的SEO(搜索引擎优化) 不友好问题。但是它本身对比CSR也是有不足的。所以,为什么不可以结合它们两个的优点去进行使用呢?_next同时使用ssr与csr

2022-IOS-For-Fun_um-ios 2022-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503次。2022 IOS Developer for funBasic stuffComputer Science fundamentalsMain parts of a computer system - CPU, memory, storageHow Operating System worksWhat is a databaseHow Internet worksGit version control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The setupMacOSHomeb_um-ios 2022

PHP中的循环描述错误有哪些_PHP关于while循环中修改选取条件出现的错误-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109次。业务需求是:读取某个表中每一行的的字段A、B、C的值如果C的值是0,就改成1或者2代码大概是这么写的:$query =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C = 0";$result = mysqli_query($link, $query);if($result){while ($rows = mysqli_fetch_array($result)){if (判断条件为tru..._while循环报错php

ionic介绍-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3.4k次。最近公司在使用ionic做混合APP,虽然是最后端,但是也查一下东西,介绍一下吧这是菜鸟教程的Ionic一.介绍ionic是一种老式的使用H5开发iOS和Android应用的方式,也可以使用新的语言React Native开发,当然对于H5实现复杂的或者交互性没有那么好的,就可以使用iOS和Android的插件实现;二.Ionic特点a.开发方面:1.ionic 基于Angular..._ionic

C/C++ 用什么软件编程_c++编程软件-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3.7k次,点赞2次,收藏8次。Lightly​ 是一款全平台都通用、轻量且功能强大的在线编辑器,用户不需要配置任何编译运行环境,选择开发语言后即可开始写代码。代码和项目文件可以实时保存在云端的,换台不同系统的电脑或者是用平板,也可以打开项目,继续编码。它还具备项目一键分享功能,对于有团队协作需求的开发者来说,是最合适的选择。_c++编程软件

随便推点

vue基于element-ui的Select选择器实现的动态多级联动下拉选择_element-ui select 级联-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2w次,点赞6次,收藏26次。demo地址代码如下:Html<div id="app"> <el-select v-for="(arrItem,key) in selectList" :key="key" v-model="selectArr[key]" filterable placeholder="请选择" value-key="value" @change="selected" @focu..._element-ui select 级联

LeetCode——76. 最小覆盖子串_leetcode最小覆盖子串-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123次。76. 最小覆盖子串_leetcode最小覆盖子串

Oracle 常用语句_oracle查询导入目录常用语句-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112次。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u014096024/21109113oracle练习1.如何查询一个角色包括的权限 a.一个角色包含的系统权限 select * from dba_sys_privs where grantee='DBA'; b.一个角色包含的对象权限2.oracle究竟有多少种角色 (查询oracle中所有的角色,一般是dba) select * from dba_roles;3.查询o..._oracle查询导入目录常用语句

数据可视化之美:经典案例与实践解析_数据可视化经典-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9.3k次,点赞25次,收藏93次。随着DT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统计图表很难对复杂数据进行直观地展示。这几年数据可视化作为一个新研究领域也变得越来越火。成功的可视化,如果做得漂亮,虽表面简单却富含深意,可以让观测者一眼就能洞察事实并产生新的理解。可视化(visualization)和可视效果(visual)两个词是等价的,表示所有结构化的信息表现方式,包括图形、图表、示意图、地图、故事情节图以及不是很正式的结构化插图。基本的可视化展..._数据可视化经典

8086汇编4位bcd码_[走近FPGA]之二进制转BCD码-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1.3k次。注:本文由不愿透露姓名的 @Bulingxx 撰写。以下为正文。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了数码管如何在FPGA开发板上实现动态显示,其文章链接如下:人生状态机:[走近FPGA]之数码管动态显示​zhuanlan.zhihu.com本文的所有实例都使用硬木课堂Xilinx Aritx 7 FPGA板实现,且附有上板演示视频,该开发板的链接如下:硬木课堂 Xilinx Aritx 7 FPGA板 Arm C..._8086汇编语言 实现二进制数到bcd码的转换

使用nfs之后初始化mysql失败_influxdb数据库 nfs存储初始化失败-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1.7k次。将nfs作为mysql的数据目录输出后,在另一台主机上启动mysql进程时,会出现如下这样的错误,究其原因,其实还是nfs自身设计的缺陷。 初始化就是使用特定的用户,去特定的目录去更新mysql,虽然说添加mysql用户之后,所有的对数据的修改权限都是以mysql用户执行的,而且nfs的数据目录也都设计成了mysql,常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执行mysql_ins_influxdb数据库 nfs存储初始化失败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标签